尊湃芯片窃密案细节曝光:白天华为人,夜晚窃密者
案件背景:尊湃通讯的“崛起”与“窃密”
尊湃通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尊湃”)成立于2021年3月,由前华为海思高管张琨等人创立。张琨拥有丰富的芯片研发经验,曾在华为海思担任技术总监长达十年,主导了多款短距互联芯片的开发。然而,这位看似光鲜亮丽的创业者,却暗中策划了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窃密行动。
据警方调查,2021年2月,张琨、刘某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在离职后设立尊湃,以支付高薪、股权利诱等方式,诱导多名原华为海思研发人员跳槽至尊湃。这些人员在离职前,通过摘抄、截屏等方式非法获取华为芯片技术信息,并抄袭运用于尊湃设计的同类型芯片上,企图以此非法牟利。
窃密细节:白天华为,夜晚尊湃
案件中,多名涉案人员被指控“内外勾结窃取保密信息”、“伪造离职假象”等行为。部分涉案人员甚至在华为工作期间,白天在华为正常上班,晚上则前往尊湃公司工作,形成“白天在华为,晚上在尊湃”的“双面人”行为。他们通过化名、改名等方式规避竞业限制协议,规避法律风险,利用职务便利窃取华为芯片设计文档、电路图、版图等核心技术,并通过私人邮箱、网盘、U盘等手段转移至境外服务器。
司法鉴定:技术高度相似,构成实质性侵权
经司法鉴定,尊湃通讯所研发的芯片与华为海思芯片在40个技术点上高度相似,相似度高达90%以上,构成实质性侵权。这一鉴定结果成为案件定性的关键证据,证明了尊湃通讯的窃密行为。
案件进展:14人获刑,总罚金超千万
2025年7月28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尊湃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件作出一审判决。前华为海思员工共14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其中5人实刑,首犯张琨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万元;其余13人分别被判处1年至5年不等刑期,并处罚金20万元至150万元不等,总计罚金1350万元。
此外,尊湃公司现金9965万元被全额冻结,公司解散,技术销毁。华为报案称,技术泄露导致其研发成本、市场收益损失超亿元,具体赔偿金额需待民事诉讼进一步裁定。
社会反响:警示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这起案件不仅引发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也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法律界人士指出,本案量刑体现了“技术密点实质性相同”的认定标准,为同类案件提供了重要判例参考。华为内部心声社区已发布通告,称此次判决是知识产权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
同时,这起案件也警示企业应加强员工保密意识和法律教育,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防范核心技术泄露。对于投资者而言,也应加强投前尽调和投后管理,避免投资到存在法律风险的项目。
未来展望:创新无捷径,保护需加强
尊湃芯片窃密案再次证明,创新唯有脚踏实地,没有捷径可走。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提高违法成本,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