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博主:3600块不是催生育而是救产业 补贴背后的深层考量

发布时间:2025-08-02 11:11:19来源:

3600 块不是催生育,而是救产业

最近,国务院公布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从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对三周岁以下的孩童每人每年补助 3600 元,直至年满三周岁。这意味着,一个孩子的生育补贴约在一万元出头。

这个消息一出,网上就炸开了锅。很多人都在吐槽,这点钱连养孩子成本的零头都不够,怎么能起到催生的作用呢?确实,按照育娲人口研究院的报告,0-2 周岁的婴儿养育成本约在 6.4 万元,而一个孩子全养育周期 0-17 岁的成本,更是高达 48.5 万元。相比之下,这每年 3600 元的补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其实,这 3600 块的补贴,真正的目的并不是直接刺激生育率,而是为了拯救那些已经濒临崩溃的婚育产业链。毕竟,这点钱对于有生育意愿的家庭来说,可能只是锦上添花;对于正在考虑生育的家庭,也很难成为决定性因素;而对于没有生育意愿的家庭,更是起不了什么作用。

要知道,直接补贴生育行为,在实践中早就被证明很难有效提升生育率。就拿日本来说,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他们又是发育儿补贴,又是延长育儿假,甚至官方还推出了 dating app,各种招数都用上了,可 2024 年日本新生儿数量和总和生育率,还是创下了历史新低。在国内,早在全国性生育补贴出台前,就有超过 30 个省市推出了地方性的生育补贴政策。比如 2021 年 7 月,四川攀枝花对二孩、三孩家庭进行了约 1.8 万元 / 每人的补贴政策;2025 年 3 月,内蒙古宣布对养育三胎及以上子女的家庭补贴至高 10 万元。但结果呢?攀枝花在 2021 - 2023 年期间,出生率分别为 6.95‰、6.27‰、6.81‰,整体还是呈下降趋势。

既然补贴对生育率刺激不大,那这次政策出台到底是为啥呢?很简单,就是为了救产业。从 2016 - 2025 年,中国出生人口数从 1883 万锐减至 954 万人,短短十年,降幅高达 50%。这直接导致相关产业市场走向崩盘。

以和新生儿业务关联度最高的妇幼产业为例,2023 年末,河南汝州市妇幼保健院被爆接近破产,从官方披露的收支预算表来看,新生儿数量下降带来的经营性困境,就是破产的最直接原因,其年度收入全部依靠财政拨款,事业收入为零。从 2020 - 2022 年,全国妇产医院数量由 807 家锐减至 762 家,每年关停的产科医院超过 20 家。到了 2023 年末,关停的产科数量更是达到高峰。上海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教授段涛还曾公开发声:再不救产科,就真要塌房了。最后还是国家卫健委出面,要求机构不得随意关停产科,这场风波才暂时平息。据从业者预测,2025 年将会是行业最艰难的一年,预计 60% 以上的月子中心都将走向倒闭。

这 3600 块虽然不足以让人们决定生孩子,但却能帮助无数妇幼产业链上的企业挺过这次寒冬。按照中泰产业研究所的分析,本轮全国性补贴每年发放的规模将达到 1000 亿元以上。对于相关产业来说,这笔直接到账、发放精准的千亿资金,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营收疲软的困境。

所以说,这 3600 元的育儿补贴,与其说是发给育儿家庭的,不如说是发给那些苦苦支撑的婚育产业链的。它更像是一场 “及时雨”,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育率低的问题,但却能给那些摇摇欲坠的产业一线生机。至于生育率的提升,恐怕还得从解决人们 “不敢生、不愿生” 的深层次原因入手,比如减轻养育成本、提供更多的托育服务、消除职场对女性的生育歧视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