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405元 下调23个基点 ——外汇市场供需变化与全球货币波动共振
市场动态:中间价小幅下调,即期汇率同步走弱
据公开数据,8月11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价报7.1826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49个基点;夜盘收报7.1799元,显示市场对人民币短期走势预期谨慎。离岸人民币方面,当日早盘一度跌破7.22元关口,创6月以来新低,但随后跌幅收窄,反映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仍存配置需求。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中间价下调主要受两大因素驱动:
- 美元指数短期走强:受美国7月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影响,市场对美联储年内降息预期有所降温,美元指数近期反弹至99关口上方,非美货币普遍承压。
- 企业结售汇节奏变化:8月为传统出口企业结汇淡季,叠加部分企业观望情绪升温,外汇市场供求关系趋于平衡,推动人民币汇率小幅回调。
政策背景:央行稳汇率信号明确
尽管人民币中间价小幅下调,但市场流动性保持平稳,未出现单边预期。央行近期通过逆周期因子调节、离岸市场流动性管理等工具,持续传递“稳汇率”信号。例如,8月以来,央行在香港发行多期人民币央行票据,回收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有效抑制了投机做空行为。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当前人民币汇率波动仍处于合理区间,央行具备充足政策工具应对外部冲击。他预计,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维持“7.10-7.25”区间波动,中长期走势仍取决于国内经济复苏力度及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企业影响:汇率波动考验风险管理能力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剧了财务成本不确定性。江苏某纺织品出口企业负责人透露,公司已通过远期结汇、期权组合等工具锁定60%以上订单汇率,但剩余部分仍面临市场风险。“我们更希望汇率稳中有升,但也会适应波动,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对冲汇率损失。”该负责人称。
银行间市场交易员则观察到,近期企业客户询价活跃度提升,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对汇率避险产品需求显著增加。多家银行已推出“零保证金”“低费率”外汇衍生品,助力企业管理汇率风险。
全球视角:主要货币分化加剧
在国际市场,主要货币走势分化明显。8月以来,欧元兑美元累计下跌1.2%,日元兑美元贬值超2%,而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指数(CFETS)仍保持稳定。这表明人民币汇率韧性较强,未跟随非美货币大幅波动。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随着全球货币周期分化,人民币资产吸引力逐步提升。近期境外机构增持中国国债规模创历史新高,显示国际资本对人民币资产长期配置价值认可。
未来展望:双向波动或成常态
展望后市,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将延续“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短期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节奏、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可能加大汇率波动;但中长期而言,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健、国际收支结构优化、外汇储备充足等支撑因素未变,人民币不具备大幅贬值基础。
央行在《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表示,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市场人士建议,进出口企业应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合理运用金融工具管理汇率风险;个人投资者则需避免盲目跟风“炒汇”,防止资产损失。
结语
8月11日人民币中间价小幅下调,是外汇市场供需变化与全球货币波动共振的结果。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将更加明显,但央行稳汇率政策工具充足,市场主体应对能力提升,汇率弹性增强有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