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至9月初我国中东部降水“北多南少” 华东华中或迎阶段性高温
降水分布:北方多雨南方偏干,3次强降雨过程来袭
根据预测,8月18日至9月2日期间,华北大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大部、华东北部、华中北部、西北地区中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2-5成,其中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山西大部、辽宁大部等地偏多幅度可达5成以上。相比之下,内蒙古西部、河南东南部、安徽东部、江苏中南部、上海、浙江大部等南方地区降水偏少超2成,新疆东部、甘肃西部、青海中北部等地偏少幅度甚至超过5成。
气象部门特别提醒,未来三天(8月11日-13日),四川、重庆、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将遭遇大雨或暴雨天气,累计降水量可达50-200毫米,局地300-350毫米。安徽、河南、重庆及四川盆地等地质灾害易发区需重点防范滑坡、泥石流、中小河流洪水及城乡积涝风险。值得注意的是,8月20-22日、8月24-26日、8月30日-9月1日将出现3次明显降水过程,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东部等地将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气候成因:副高偏北致雨带分裂,夜间对流加剧强降水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支蓉分析指出,今年7月以来气候异常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密切相关。7月副高脊线位置为历史同期最北,导致暖湿气流沿其外围北上,与南下冷空气在华北、内蒙古等地交汇,形成北方雨带;同时,副高偏北配合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东传,促使西北太平洋对流活跃,台风生成频繁,华南及东部沿海受台风影响形成南方雨带。
位于南北两条雨带之间的江淮、黄淮及西南地区东部,则因受副高主体稳定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导致高温少雨、干旱发展。此外,近期夜间降水显著增强的现象也引发关注。气象专家解释,白天太阳辐射使地表加热,大气混合层深厚(约1.5千米),地表摩擦抑制风速;而日落后地表冷却,混合层高度骤降,1千米左右空气摆脱摩擦束缚,风速增大,水汽输送增强,叠加地形抬升作用,更易触发短时强降水。
高温预警:华东华中西南或现阶段性“桑拿天”
气温方面,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至偏高,其中内蒙古西部、山东西南部、河南大部、江苏中部、安徽、湖北、湖南北部、重庆、四川东部等地偏高1℃以上。特别需要关注的是,8月25-30日华东中部、华中中部、西南地区东部将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上述地区公众需做好防暑降温准备。
气象专家提醒,尽管前期河南、安徽等地高温干旱有所缓解,但长期干旱导致土壤结构松散,突降暴雨极易引发地质灾害。建议各地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延伸影响:农业旱情缓解与秋粮生产挑战并存
此次降水过程对缓解前期干旱、保障秋粮生产具有积极作用。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华北雨季于7月5日开始,较常年偏早,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早。截至8月5日,中东部地区已形成“南北两条雨带”分布,福建、内蒙古等地降水极端性突出。
然而,降水分布不均仍对农业生产构成挑战。位于雨带之间的江淮、黄淮及西南地区东部需警惕“高温逼熟”风险,而北方多雨区则需防范农田渍涝。气象部门建议,各地应加强田间管理,根据墒情变化及时排涝或灌溉,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