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云南男子高铁站上演“豪饮救酒”:两分钟喝光8两五粮液,安全红线与节俭美德的碰撞引热议

发布时间:2025-08-14 15:36:27来源:
2025年10月25日,云南昆明南站上演了一场现实版“人在囧途”——一名男子因携带开封的五粮液白酒过安检被拦,为避免浪费,竟与同行者在两分钟内饮尽约8两白酒,随后带着酒意登上高铁。这一极端行为被目击者拍下视频后迅速登上热搜,截至发稿前,话题阅读量已突破3.2亿次,网友直呼“既心疼又后怕”。

事件还原:从“惜酒”到“醉行”的惊险转折

据目击者描述,当日上午9时许,男子李某(化名)与朋友携带一瓶已开封的五粮液白酒准备乘坐C9508次高铁前往大理。在过安检时,工作人员依据《铁路进站乘车禁止和限制携带物品规定》拦截该酒——根据规定,开封的酒类饮品因无法确认酒精浓度及安全性,禁止携带上车

“这瓶酒价值近千元,聚会时没喝完,扔了太可惜。”李某事后向记者解释。因列车即将发车且寄送快递时间不足,他与朋友当即决定“现场解决”。视频显示,两人站在安检口旁的垃圾桶旁,轮流猛灌白酒,期间李某还不断用手背擦拭嘴角,同行者则递上矿泉水和零食“压酒”。仅两分钟后,8两白酒被一饮而尽,李某随后踉跄通过安检,上车后倒头昏睡,直至列车抵达大理才被同伴唤醒。

安全红线:铁路规定背后的科学逻辑

铁路部门对此事件作出明确回应:开封酒类禁止携带是出于多重安全考量。12306客服解释称,密封完好的白酒需满足三个条件方可携带:酒精浓度在24%至70%之间、标志清晰、单人累计不超过3000毫升。而开封酒类存在两大风险:

  1. 酒精浓度不可控:开封后酒精易挥发,可能导致实际浓度超出安全范围,增加易燃性;
  2. 容器密封性存疑:若酒瓶残留液体泄漏,可能腐蚀列车设备或引发其他乘客滑倒等次生事故。

事实上,类似事件已非首例。2025年7月,海南环岛高铁上一名男子因携带散装白酒被拦,当场饮尽后因酒精中毒昏厥,最终由乘警和工作人员紧急送医。铁路安全专家指出:“高铁是密闭空间,酒精挥发会降低空气中氧气浓度,过量饮酒还可能引发乘客冲突或突发疾病,严重威胁行车安全。”

社会镜鉴:节俭美德与规则意识的平衡之道

李某的“豪饮救酒”行为在网络引发两极评价。支持者认为“节约粮食是美德,铁路规定应更人性化”;反对者则强调“安全无小事,个人行为不能凌驾于公共规则之上”。法律学者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乘客有义务遵守铁路运输安全规定,因违规行为导致自身或他人损害的,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值得关注的是,事件暴露出公众对铁路禁限带物品规定的认知盲区。记者随机采访20名旅客发现,仅3人能准确说出白酒携带标准,超半数人误以为“只要不超量,开封酒也可带”。对此,铁路部门表示将加强安检口宣传引导,并探索在车站增设“物品寄存柜”“快递代收点”等便民服务。

专家建议:理性应对“酒水困境”的三大方案

  1. 提前规划,避免浪费:聚会时按需开酒,剩余酒水可分装至小瓶赠送他人,或联系酒店代为保管;
  2. 善用物流,降低风险:若需携带酒类返程,可选择高铁站内的快递服务,部分车站提供“安检-打包-寄送”一站式办理;
  3. 了解规则,文明出行:出行前通过12306官网或APP查询《禁限带物品目录》,对不确定的物品可提前致电客服咨询。

结语
当8两五粮液在安检口被一饮而尽,这场“豪饮救酒”的闹剧背后,是公众对规则的漠视与安全意识的淡薄。铁路安全无小事,每一项看似“严苛”的规定,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生命防线。正如网友所言:“节约是美德,但安全才是回家的最近路。”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