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闲置手机换菜刀?国安部紧急提醒: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需警惕!

发布时间:2025-08-13 11:06:50来源:
导语:随着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速,许多市民家中堆积了大量闲置手机、平板等设备。为“变废为宝”,部分人选择通过街头回收、二手交易平台等方式置换生活用品,甚至出现“手机换菜刀”等极端案例。然而,国安部近日发布安全提示,指出此类行为背后隐藏着严重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诈骗、窃密等违法活动。

一、现象:闲置电子产品置换“花样百出”

“旧手机换不锈钢盆”“平板抵现金购新机”“电子垃圾折价换日用品”……近年来,街头巷尾、线上平台的闲置电子产品回收活动愈发普遍。部分商家甚至打出“手机换菜刀”“废旧电脑换大米”等噱头,吸引市民参与。

然而,这种看似“双赢”的交易背后,实则暗藏危机。据调查,许多市民在置换前未彻底删除设备中的个人信息,甚至不清楚如何彻底清理数据,导致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通讯录、照片等敏感内容可能被非法获取。

二、风险:个人信息泄露的“连锁反应”

  1. 隐私暴露:旧手机中存储的短信、照片、视频等可能泄露个人生活轨迹,甚至被用于敲诈勒索。
  2. 财产损失:未解绑的支付账号、银行卡信息可能被盗刷,或通过短信验证码重置密码实施诈骗。
  3. 社交诈骗:通讯录、社交软件账号泄露后,不法分子可冒充身份向亲友借钱,造成二次伤害。
  4. 国家安全隐患:若设备曾用于工作,可能存储涉密信息,一旦流失可能危害国家安全。

案例:2023年,某市民将旧手机置换给流动摊贩后,不久便收到精准诈骗电话,对方能准确说出其家庭住址、子女学校等信息,导致其被骗数万元。经调查,信息泄露源头正是被置换的手机。

三、国安部提示:三招守护信息安全

针对此类风险,国家安全部发布安全指南,提醒公众在处置闲置电子产品时务必做到以下三点:

  1. 彻底删除数据
    • 使用专业软件多次覆盖删除(仅恢复出厂设置不够)。
    • 物理销毁存储芯片(如砸碎、消磁)。
    • 解除所有账号绑定(支付、社交、云服务等)。
  2. 选择正规渠道
    • 优先通过品牌官方回收服务或信誉良好的二手平台交易。
    • 避免向流动摊贩、不明身份个人出售设备。
    • 交易时要求对方出示资质证明,并签订保密协议。
  3. 增强安全意识
    • 不随意点击回收商提供的“数据清理链接”或安装未知软件。
    • 定期修改重要账号密码,开启双重验证功能。
    • 发现信息泄露立即报警,并联系相关平台冻结账号。

四、专家建议:建立“电子废弃物”安全处置体系

信息安全专家指出,解决闲置电子产品风险需多方联动:

  • 企业责任:厂商应提供便捷的数据删除工具,并在回收环节加强监管。
  • 政策支持: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配套措施,加大对非法获取数据行为的处罚力度。
  • 公众教育:通过社区宣传、学校课程普及电子设备安全知识。

结语:闲置电子产品并非“无用垃圾”,但随意置换可能成为信息泄露的“定时炸弹”。国安部提醒,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务必筑牢信息安全防线,切勿因小失大。保护个人信息,就是守护自身财产与国家安全!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