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泡泡玛特与名创优品“撞”上新赛道:潮玩与日用零售的边界日益模糊

发布时间:2025-08-17 10:49:33来源:

泡泡玛特与名创优品“撞”上新赛道:潮玩与日用零售的边界日益模糊

核心提示:2025年8月,泡泡玛特泰国最大旗舰店因与名创优品上海旗舰店设计“撞脸”引发舆论热议,而两家品牌在产品矩阵与市场策略上的深度交叠,更揭示潮玩与日用零售行业正经历一场颠覆性重构。从盲盒到生活杂货,从东南亚到全球市场,这场“碰撞”正重塑中国消费品牌的竞争逻辑。

设计争议:一场“乌龙”背后的行业共性

8月11日,泡泡玛特曼谷ICONSIAM旗舰店开业当天即遭网友质疑:该店与名创优品上海MINISO LAND全球壹号店“如出一辙”。对比图片显示,两家门店均采用荧光粉、亮蓝等高饱和色系,通过曲线划分功能区,天花板荧光色块布局逻辑相似,整体风格均呈现“游乐园式”的沉浸感。

反转剧情:调查发现,两家门店设计均出自知名建筑事务所唯想国际之手,设计师李想主导了泡泡玛特全球旗舰店、名创优品MINISO LAND及TOPTOY全球旗舰店的设计。唯想国际官网显示,其2023年为济南融创茂设计的MelandClub亲子乐园已采用类似手法——浓烈色彩对比、主题乐园式场景构建。这表明,高饱和色彩、巨型装置与沉浸式展区已成为全球零售旗舰店提升品牌传播力的通用语言。

产品交叠:从“盲盒”到“生活方式”的全面对攻

泡泡玛特:曾以盲盒定义潮玩赛道的“贵族”,如今正加速向生活杂货领域渗透。其泰国旗舰店内,除了核心IP Labubu、Crybaby的潮玩,还陈列着水杯、衣架、猫窝等衍生品。财报显示,2024年泡泡玛特衍生品收入占比从9.8%跃升至12.2%,毛绒玩具收入占比达21.7%,而传统手办收入占比从76.1%降至53.2%。

名创优品:以“十元店”起家的零售巨头,正通过IP联名重构品牌基因。其门店C位摆放着哈利·波特、迪士尼、三丽鸥等联名盲盒,2024年盲盒品类销售额突破3000万件,终端零售规模近20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名创优品孵化的潮玩品牌TOPTOY已开设276家门店,涵盖积木、拼装模型等品类,直接切入泡泡玛特的核心腹地。

消费者视角:资深潮玩爱好者小许表示:“以前去泡泡玛特买盲盒,去名创优品买发圈;现在泡泡玛特卖猫窝,名创优品卖盲盒,两者界限越来越模糊。”这种交叠背后,是双方对Z世代“高颜值、个性化、社交属性”消费需求的精准捕捉。

市场博弈:东南亚成“必争之地”

出海战略:泡泡玛特将泰国视为东南亚战略支点,2024年东南亚市场收入同比增长619.1%,占海外总收入47.4%;名创优品则在泰国SiamCenter开设TOPTOY首店,并依托其3118家海外门店(覆盖亚洲、北美、拉美、欧洲)构建供应链优势。

数据对比

  • 泡泡玛特:2024年海外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375%;
  • 名创优品:2024年海外营收66.74亿元,同比增长41.9%,占集团总收入近40%。

竞争维度升级:从产品交叠到门店体验,双方正展开全链条竞争。泡泡玛特曼谷旗舰店以泰国“水文化”为灵感,融入传统建筑语言;名创优品则通过“迪士尼复古邮票盲盒”等爆款,结合全国巡邮、达人互动等营销事件,打造“兴趣消费”生态。

行业启示:从“碰撞”到“共生”

知识产权保护:尽管此次设计争议源于同一家设计公司,但潮玩行业对商业外观的保护仍需加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具有独特风格的整体营业形象可受法律保护,企业需通过专利、版权登记构建防护网。

良性竞争推动升级: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强调“极致细节”,名创优品则以“开心哲学”为核,双方在IP运营、产品创新、用户体验上的比拼,正倒逼行业突破。例如,泡泡玛特衍生品毛利率的提升,名创优品盲盒节5.4亿次全网曝光,均验证了“碰撞”带来的创新动能。

全球化新阶段:随着双方在东南亚、北美等市场的深度布局,中国潮玩品牌正从“产品出海”迈向“文化输出”。泡泡玛特以自有IP构建内容壁垒,名创优品以“全球IP联名集合店”定位吸引多元客群,两种模式或将在全球市场形成互补共生。

结语:泡泡玛特与名创优品的“碰撞”,本质是中国消费品牌从赛道细分到生态融合的必然演进。当潮玩不再是盲盒的代名词,当“十元店”也能承载IP梦想,这场竞争终将指向一个目标:让中国品牌在全球消费版图中占据更核心的位置。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