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10岁“小孩哥”2小时造出“全自动扫地机”:懒癌催生创意,网友求教程

发布时间:2025-08-24 11:17:49来源:

10岁“小孩哥”2小时造出“全自动扫地机”:懒癌催生创意,网友求教程

2025年8月24日 天津一名10岁男孩因“不想扫地”竟用废纸箱和旧玩具零件,在2小时内造出一台“全自动扫地机”。这一“硬核手工”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网友直呼“这就是未来发明家的潜质”,更有网友在线求教程:“能不能开个手工课?我家娃也想学!”

从“懒癌”到发明:2小时的创意突围

据男孩母亲郭女士介绍,孩子平时痴迷手工,常收集废旧纸盒、坏玩具,拆解后分类存放零件。8月21日,面对满地碎纸屑,男孩突发奇想:“既然不想扫地,不如造个机器替我干!”他翻出纸箱、马达、电池盒和塑料瓶盖,用热熔胶固定结构,用玩具车轮作为移动装置,再通过简易电路连接动力系统。仅两小时后,一台能自动绕行障碍物、清扫纸屑的“扫地机”便诞生了。

视频中,这台“扫地机”以纸箱为底盘,前部装有旋转刷毛,后部拖着塑料瓶盖改装的“垃圾盒”,虽造型简陋却功能完整。男孩得意地展示:“它还能钻进沙发底呢!”网友惊叹:“这比商场卖的玩具更有科技感!”“10岁孩子的动手能力,让我这个大人自愧不如。”

“变废为宝”的发明家基因

男孩的创意并非偶然。郭女士透露,孩子从小热衷“拆家式探索”:3岁拆玩具车研究轮子,5岁用乐高搭出会动的“机械臂”,7岁已能独立焊接电路板。此次“扫地机”的零件,均来自他拆解的遥控车、坏掉的电风扇和废弃的塑料瓶。“他总说‘废物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郭女士笑道。

男孩的“发明清单”更令人咋舌:为偷懒设计的“自动捶背机”,用马达驱动按摩球;为照顾植物研发的“自动浇水机”,通过湿度传感器控制水流;甚至用旧手机摄像头和树莓派做了个“简易监控”,只为观察楼下流浪猫。这些作品虽稚嫩,却展现出对机械结构、电路设计和基础编程的初步理解。

网友热议:从“求教程”到“教育反思”

视频发酵后,网友的关注点迅速分化:

  • 技术派:“求详细教程!我家娃也想学。”“零件清单能公开吗?我们组个‘小孩哥发明团’!”
  • 教育派:“这才是真正的‘双减’成果!比刷题有用多了。”“建议学校开设‘废物改造课’,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 幽默派:“建议申请专利,名称就叫‘懒人推动世界进步’。”“10岁孩子都在卷发明,我还在为扫地和媳妇吵架。”

更有网友扒出男孩的“发明家”潜质:其设计的“自动捶背机”曾获学校科技节一等奖;用3D打印笔制作的“可变形笔筒”被老师当作教具展示;甚至有科技公司联系郭女士,希望资助男孩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专家点评:保护“非功利性”创造力

清华大学创新教育实验室主任李教授分析,男孩的成功源于三点:

  1. 兴趣驱动:从“偷懒”需求出发,将问题转化为发明动力,而非为比赛或成绩创作;
  2. 低门槛实践:利用废旧材料降低试错成本,失败不心疼,成功则成就感倍增;
  3. 家庭支持:父母未因“拆家”责备,反而提供工具和空间,保护了探索欲。

李教授提醒,当前青少年科技教育常陷入“高成本、高压力”误区:家长热衷报名万元编程课、购买昂贵实验套装,却忽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的创新,往往始于‘我想偷懒’的朴素愿望。”

“小孩哥”的下一站:从玩具到公益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男孩显得淡定:“我只是想玩,没想到大家喜欢。”他透露,下一步计划改进“扫地机”:“现在的电池只能用20分钟,我想加个太阳能板;还能装个摄像头,让它自己画清洁地图。”

更暖心的是,男孩决定将“扫地机”捐赠给社区养老院。“爷爷奶奶们弯腰扫地很辛苦,我的机器能帮上忙就好了。”郭女士表示,已联系天津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计划成立“小孩哥发明基金”,资助更多孩子将创意转化为公益行动。

结语:当“懒癌”遇见创造力

从“不想扫地”到“发明扫地机”,这名10岁男孩用行动诠释了“问题即机遇”的创新哲学。在这个AI和自动化席卷的时代,他的故事或许能唤醒更多人:创造力从未远离,它藏在每个孩子拆玩具的双手里,躲在每个“偷懒”的小心思中,只待一场鼓励与支持的春风。

正如网友评论:“最好的教育,不是告诉孩子‘你应该成为谁’,而是守护他们‘我想成为谁’的勇气。”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