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最新发布会:新型装备占比超半数,战略重器首秀彰显强军底气
新型装备占比超半数,体系化作战能力全面升级
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少将副局长吴泽棵在发布会上透露,此次参阅的武器装备均从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遴选,涵盖陆、海、空、火箭军及战略支援部队等多军兵种,装备数量型号达上百种。其中,新型四代装备成为主体,包括新一代主战坦克、舰载机、隐身战机等按作战模块编组,凸显体系化作战能力;无人智能装备与反无人系统首次大规模亮相,涵盖新型无人机、定向能武器、电子干扰系统等,展现新域新质战力;高超声速导弹、防空反导系统、战略核导弹等“国之重器”集中展示,强化战略威慑实力。
据军事专家分析,此次阅兵装备呈现三大特征:
- 智能化程度跃升:无人作战群占比显著提升,涵盖侦察、打击、保障全链条,体现“无人化战争”趋势;
- 跨域融合深化:陆海空天电多维力量协同编组,如“防空反导群”整合雷达、拦截弹、指挥系统,实现全域覆盖;
- 实战导向强化:装备按战时编组受阅,如“后装保障群”模拟战场补给场景,检验快速反应能力。
战略重器首秀,技术突破直指全球顶尖
发布会明确,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将首次揭开神秘面纱。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装备包括:
- 某型高超音速滑翔导弹:采用乘波体构型,可突破现有反导系统,射程覆盖第二岛链;
- 新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具备洲际飞行能力,可携带高超音速导弹实施防区外打击;
- 量子通信指挥车:依托量子加密技术,实现战场信息绝对安全传输;
- 反卫星激光武器系统:可对低轨道卫星实施硬杀伤,强化太空作战能力。
这些装备的亮相,标志着中国军队在“非对称作战”“跨域制胜”等领域取得关键突破。军事评论员李莉指出:“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此次阅兵是中国军事科技自主创新的集中宣言。”
历史与未来交汇,抗战精神薪火相传
此次阅兵不仅是一场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一次历史与未来的对话。发布会上,吴泽棵强调四大核心意蕴:
- 宣示听党指挥的信念:在党旗、国旗、军旗引领下,受阅方队将首次擎军旗和武警部队旗集中亮相,体现我军力量结构新布局;
- 铭记抗战历史:徒步方队由抗战老部队与新质力量“一老一新”结合,战旗方队遴选80面功勋旗帜,寓意精神传承;
- 展示强军成果:新型装备占比超半数,彰显“能打仗、打胜仗”的实力底气;
- 捍卫和平正义:通过展示战略威慑力量,向世界传递“中国军队始终是和平之盾”的坚定立场。
为烘托纪念氛围,联合军乐团将演奏14个排面,寓意14年抗战历程;前排设置80名礼号手,象征胜利80周年。经典曲目如《松花江上》《保卫黄河》将与新创强军战歌交织,唤醒民族记忆。
全球瞩目,中国智慧贡献和平力量
此次阅兵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外媒普遍认为,中国通过展示高超音速武器、无人作战系统等前沿装备,既是对自身国防实力的自信宣示,也是对“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庄严承诺。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表示:“中国阅兵传递的和平信号,与联合国维护全球安全的宗旨高度契合。”
目前,阅兵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全体受阅官兵正以昂扬姿态投入最后冲刺,誓以“零失误、零差错”的标准接受党和人民检阅。9月3日,天安门广场将再次见证中国军队的荣耀时刻,向世界展示一个迈向强盛的新时代中国。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